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863报道:古道西风-丝绸之路青海道考古新发现

  • 图文/顿果累 审核/韩宾
  • 创建时间: 2023-03-04
  • 425

        2023年2月27日晚上18:30,明德讲堂M863号讲座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教一楼207准时进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建华老师,由国科大人文学院科技考古与人类学系韩宾老师主持;讲座题为《古道西风-丝绸之路青海道考古新发现》。

主讲人 韩建华 研究员

        丝绸之路考古是近些年来考古界的研究热点之一,青海道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的有机构成部分,以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以及具有特色的考古发现吸引着人们的关注。讲座开始前,教一楼207教室已座无虚席,国科大的师生以行动表达了对本次讲座的热情。

主持人 韩宾老师

讲座现场

        韩建华老师的讲座可分为丝绸之路青海道概况、丝绸之路青海道考古新发现以及游牧民族聚居形态的新探索三个主要部分。
        韩老师首先讲述了青海道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丝绸之路交通上的重要地位,其与闻名遐迩的河西走廊地区齐名。丝绸之路青海道由不同时期形成的羌中道、河南道和湟中道三条干线组成。汉代张骞通西域后返回时“欲从羌中归”,魏晋时柔然“由河南道而抵益州”,青海上孙家寨出土的银壶与铜印、西宁市城隍庙街发现的萨珊波斯银币则表明湟中一带亦可能存在着贸易和交通路线。公元4至7世纪初,占据青海的吐谷浑强盛,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中继站,此时的青海道成为当时中外商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逐吐谷浑于凉州,控制青海道后向西域全境扩张,完全扼控了唐代丝绸之路,从陆上卡断唐代中外交通的主动脉。

(青海道路线和热水墓群位置图)

        在初步了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韩老师着重强调近年来对丝绸之路青海道地区进行的考古探索和研究。并从都城考古、墓葬发掘等方面介绍了丝绸之路青海道都兰热水墓群(该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东南的察汗乌苏河河畔)的相关情况;重点介绍了获评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2018血渭一号墓”,用生动有趣而不失严谨细致的语言为大家展示了一座神秘而充满魅力的异域墓葬。
        韩老师从热水墓群的发掘历史开始讲起,重点讲述了热水墓群发掘方法和指导理念的变化。韩老师具有丰富的都城考古经验,并且始终秉持科学的工作理念对热水墓地进行发掘,他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都城考古及遗址考古的研究方法合理运用于热水墓群的发掘中,将整个墓园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而不是只注重墓葬本身的发掘;同时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科技分析手段介入研究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
        考古新发现的2018血渭一号墓为单墓道竖穴土坑木石结构多室墓,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上首次发现墓园建筑,平面近方形,由茔墙围合,回廊介于茔墙与封土之间,北茔墙东端有供出入的门址,在北墙、西墙均发现有排水口。墓园东北隅发现祭祀建筑,由两座石砌房址组成。墓园外侧发现殉牲坑。地下部分包括墓道、墓圹、殉葬遗迹、照墙、甬道、墓门、墓室。墓室由主室和四个侧室构成,均为木石结构,平面为长方形,顶上平铺棚木,与《藏王统记》记载的“墓作方形……其内有五殿,四方墓形自此始”相合,被称为“五神殿”。

(地上墓园结构)

(“五神殿”结构)

        遗址出土大量遗物,材质包含金、铜、铁、漆木器、皮革、玉石器,海产品以及丝织品等。从墓内一些被刻意打碎、折叠的随葬品看,存在毁器葬的葬俗。根据墓葬棚木的树木年轮测定,该墓葬应为吐蕃赤德祖赞(704-755)在位时期。在棺板最东端发现银金合金印章,采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开发的工业CT扫描等多种方法,恢复了印章上的古藏文,经释读为“外甥阿柴王之印”,推断墓主人是吐蕃赤德组赞时期的吐谷浑王莫贺吐浑可汗。

(出土印章)

(出土遗物)

        通过研究出土遗物,发现墓葬混合了多种文化;来自西方文化因素和中原风格混杂,既有吐蕃的文化因素,也可见吐谷浑的文化因素;体现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盛况。此外,墓葬的结构、规格体现了吐蕃制度,而葬俗则保留了吐谷浑的传统风格;韩老师从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角度对其进行阐释,认为吐谷浑皇族在承认吐蕃统治的同时仍保留自身的文化传统,此种现象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历史的认识。
        第三部分简单介绍了丝绸之路青海道游牧民族聚居形态的新探索。主要是在鲁丝沟和考肖图等区域做了一些区域调查,发现了城址、宗教设施、墓地“三位一体”的组合;在选址、空间布局、配置等方面为探索游牧民族的聚落形态提供新资料和新视野。
        最后,韩老师就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考古学,提出了自己的认识。热水墓群的发掘工作在考古大棚内开展,同时采用大型行吊;除发掘理念与技术十分先进外,发掘研究工作还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加深了百姓的文化认识;青海道考古研究工作正是中国气派考古学的体现。
        综上所述,2018血渭一号墓的考古发掘,是多单位、多学科合作的成功典范,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考古学的一次实践。通过区域调查为热水地区的聚落形态探索提供新视野。通过科学发掘,确认该墓为热水墓群发现的结构最完整、体系最清晰、墓室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是热水墓群墓葬考古研究的重要发现。其中发现的地上墓园与地下五神殿墓室结构、墓内壁画与彩棺,还有出土的大量精美遗物等,对研究唐(吐蕃)时期热水地区的葬制葬俗及唐帝国与少数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交流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讲座结束时,韩老师详尽地回答了师生们关于丝绸之路青海道考古和热水墓群的提问,本次讲座在师生们的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