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799报道:金玉交响曲:青铜时代世界体系中的中国

  • 图文/周菂清
  • 创建时间: 2022-06-06
  • 459

6月1日晚19:00,明德讲堂社会系列讲座M799《金玉交响曲:青铜时代世界体系中的中国》在腾讯会议直播课堂进行,共有532名师生同时在线参加了本场讲座。本场讲座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易华研究员从玉和金在中华文化中的意义与地位出发,介绍上古时代中国通过青铜之路参与世界体系并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的历史,以及本土的玉文化如何与外来的金文化相互融合,将中华文明塑造为“金玉交响”的复合文明。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王扬宗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

        易华教授首先明确了“世界体系”等基本概念的涵义,梳理了理论发展脉络,通过对比丝绸之路和青铜之路传播的技术种类表现了青铜之路对中华文明早期的重要意义。报告以时间为线索,先结合红山、凌家滩、良渚等文化的玉器介绍上古中国“玉魂国魄”的独特特征;随后展示了青铜、黄金在上古时代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黄金为游牧民族所崇尚并传入中国;最后总结了汉唐时代金的地位上升到与玉等同,“金玉交响”的模式贯穿了后续的中国历史。
        本场讲座易华教授用丰富的图片、视频内容展现了中国金、玉文物的风采,以宏大的视野和独到的角度带同学们认识了一条与“丝绸之路”时间上前后相继、意义相辅相成、流向东西相反却较少受到关注的“青铜之路”,介绍了中华文明中本土玉文化与外来金文化相互交融、“玉魂金魄”的复合文明特点。同学们在留言区踊跃发言,讨论环节,易华教授与同学们交流了三星堆文化的源流和中华民族来源的生物学观点等内容。

        易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史学博士。长期从事游牧与农耕民族关系史研究,发表《青铜之路:上古西东文化交流概说》《青铜时代世界体中的中国》等论文。《夷夏先后说》化解了中国文明本土起源说与外来传播说的矛盾,《齐家华夏说》探索了华夏文明形成过程。这些成果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目前正在从事东西交流与华夏文明形成研究,试图阐明青铜时代世界体系与中国之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