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724报道:声乐学习的必经之路

  • 图文/李达
  • 创建时间: 2021-09-15
  • 1268

2021年9月7日18:30,明德讲堂M724期讲座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女高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李国玲应邀主讲,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汪前进教授主持讲座。

李国玲老师主讲

汪前进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李老师为大家讲解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从安徽到北京、从中央音乐学院到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导师,不变的是自己对于音乐的热爱以及追求艺术的渴望,经过不懈努力,终以最高分成绩拿到了声乐硕士文凭。艺术的学习不仅是理论的加强,更重要的是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特色。艺术的交流也同样重要,李老师在世界多国进行游学、比赛,在众多著名歌剧中担任重要角色。在这其中越来越认识到好的声乐老师非常稀有,因此便将满身热血投入到培养艺术新星之中。此次讲座,李老师也带领自己的搭档,钢琴伴奏刘迪老师和弟子们为国科大学子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声乐表演。

 

首先上台的是刘星延,演唱的曲目为《桥》。《桥》歌词由著名词人于之所作,作曲家陆在易1981年到素有“古桥之乡”的江苏吴县角直镇体验生活时谱写出的艺术歌曲。当时正处于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作曲家带着摆脱禁锢的喜悦之情投入创作。作曲家深刻体会到“真情乃歌曲生命之所系”。不管是歌颂祖国,赞美家乡亦或是歌颂大自然之美,陆在易在20多年的的艺术歌曲创作中都体现出了这理念。

第二位上台的是张睿,演唱曲目为《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这是由法国作家博马舍于1775年所写的剧本,原名《 (Le Barbierde seville》。以此剧本为基础所制作的歌剧,最著名的为罗西尼作曲,史特比尼作词的二幕歌剧《 Il Barbiere di Siviglia》。同样以上述剧本为基础所制作的歌剧还有派赛罗作曲, Nicholas Isouard作词的版本。虽然派赛罗的版本曾经流行过段时间,不过最终罗西尼的版本通过时间的考验而流传下来,并且自它在1816年於罗马首演後就一再地被演出。《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故事延续自博马舍的剧本《费加罗的婚礼》,而莫扎特于1786年作曲的同名歌剧即是基于此而写的。

第三位上台的是高甲田,演唱曲目为《女人善变》, 选自威尔第的第三幕歌剧《弄臣》。这是十六世纪意大利曼都瓦城发生的故事,该城的公爵是一位风流潇洒的年轻贵族。他所豢养的弄臣是个上了年纪的驼子。为了娱悦公爵,弄臣除了要哭笑逗乐和百般阿谀之外,他还得常常物色美女来满足公爵贪色的本性。甚至当这种事发生在弄臣的妻子和女儿身上时,弄臣还会嘲弄那些愤怒的丈夫和悲痛的父亲。最后所有的报应终于降临在弄臣的身上。而他所珍爱并且怕被人发现的女儿,也成为天谴之下的牺牲者。这个歌剧从华丽的宫廷盛会开始,一步步地推向悲剧的高潮。

   第四位上台的是许闰淇,演唱曲目为《non tamo piu》(我不再爱你)和《想亲娘》。《non tamo piu》讲述的是一个失恋者回忆往事,发问恋人是否还记得曾经的美好,倾诉自己的爱与付出,最后因为失望痛下决心不再爱他的心路历程。歌曲忧郁却又不失浪漫的气质。《想亲娘》歌曲主题表现的是远离家乡的儿女跋山涉水,眼看就要见到自己的母亲时,却因湖水高涨,所乘的小船不能靠岸,肝肠寸断,万念俱灰,表达了异地漂泊的儿女盼望回到故乡和母亲身边的真挚感情。

   第五位上台的是陈欣怡,演唱的第一首曲目是《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选自威尔第的三幕歌剧《茶花女》。这部歌剧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以法国文学家小仲马的戏剧《茶花女》改编的歌剧。讲的是一位游走于巴黎上流社会的交际花茶花女Violetta和一位来自正统家庭的年轻作家Alfredo不顾身份地位的悬殊及世俗礼教,坠入了爱河,原以为从此可以白头偕老,无奈在作家父亲的秘密干涉下,作家误以为茶花女是一个嗜钱如命、用情不专的女子,这个误解造成了两人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这首女高音咏叹调出现在歌剧第一幕,女主⻆Violetta想起了刚才宴会时男主⻆Alfredo的真情表白,像是有所觉悟地起身高唱“及时行乐”─与其等待不知何时才能到来的爱情,不如把握良机,享受眼前的欢乐。音乐主要刻画了女主人细致的心理变化,来提现她自身的感情冲突。

 

演唱的第二首曲目是《Signore ascolta》(主人,请听我说)选自普契尼的三幕歌剧《图兰朵》这部歌剧取材自《一千零一夜》中的《卡拉夫和中国公主的故事》。普契尼在世时未能完成全剧的创作,在普契尼去世后,弗兰科·阿尔法诺(Franco Alfano)根据普契尼的草稿将全剧完成。在歌剧中,普契尼部分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这部歌剧讲的是一个中国元朝时的公主图兰朵(Turandot)为了报仇,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 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给他;如果猜错,便处死。流亡中国的鞑靼王子卡拉夫(Calaf)与父亲帖木儿(Timur)和侍女柳儿(Liù)在北京城重逢,卡拉富王子被图兰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顾父亲、柳儿和三位大臣的反对来应婚,答对了所有问题...这首女高音咏叹调出现在歌剧第一幕,由王子卡拉夫的侍女柳儿演唱,她试图劝阻王子,不要为残忍的图兰朵公主冒险,柳儿对王子唱道:“主人,请听!柳儿不能再忍受!我的心在破碎。”深切地表达了柳儿对主人卡拉夫深切的爱和心痛。

她演唱的第三首曲目是《钗头凤》。这首歌的歌词取自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钗头凤》。这首词描写了词人与唐琬的爱情悲剧,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在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中,李国玲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Vissi d’arte, vissi d’amore 》(为艺术,为爱情)选自普契尼的歌剧《托斯卡》这是一首女高音咏叹调,这首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普契尼用美妙的和声和丰富的旋律,创作出这首极具戏剧感染力的歌剧唱段。这首咏叹调在世界舞台上被广泛演唱,人们可以在许多声乐演唱会上听到它的声音,一些国际声乐比赛也会有它的影子,这首咏叹调在声乐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对于演唱技巧和情感表现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想演绎好这首作品,演唱者不仅要有精湛的演唱技巧,还要清楚地认识剧中人物的情感,以准确地表现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为艺术为爱情》出现在歌剧《托斯卡》的第二幕歌剧之中,不仅是该歌剧最为优美的咏叹调选段之一,也是意大利现代歌剧艺术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在这首歌曲选段的创作中,作曲家普契尼不仅传承了民族音乐的创作手法,还对这首作品的曲式、调性和旋律进行精心设计,使宣叙调与咏叹调交替出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演唱结束后,人文学院为其送上了精美的花卉,以此感谢李老师、刘老师及同学们的辛苦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