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489报道:元代海上贸易的规模与特点及相关问题

  • 创建时间: 2018-06-01
  • 1852

   2018年5月20日,第486期明德讲堂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行,北京大学秦大树教授应邀为同学们带来题为《元代海上贸易的规模与特点及相关问题——从元代的部分沉船和海外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看元代瓷器外销的特点及庆元港的重要性》的精彩报告。人文学院宋国定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

 

中国古代大规模的海上贸易大体始于8世纪后半叶,相沿不断,直到20世纪初期。但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外销的规模和范围并不是平稳均衡发展的,而是波浪式的发展,既有高潮也有低谷,外销的规模和范围不断变化,贸易的船货更加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首先,秦老师从海外遗址的角度介绍了元代瓷器外销的规模和特点。11世纪中叶-13世纪初期(北宋中后期-南宋中期)是海上贸易的低潮,13世纪中叶以后海上贸易再度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14世纪前半叶的元代后期,是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一个高峰时期,是大航海时代出现前外销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远的时期。龙泉青瓷占据最高比例,成为中国瓷器最主要的外销品种。东非肯尼亚和中东地区出土元代中国瓷器以龙泉窑为主,伴随输出的还有精美的景德镇青白瓷、卵白瓷和青花瓷,如格迪古城遗址出土的釉里红玉壶春瓶;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元青花瓷。东南亚以新加坡富康宁遗址为例,东亚地区以日本九州、冲绳出土的元代中国瓷器,均以龙泉窑为主,伴随出土有少量福建产白瓷、青白瓷,景德镇产青花,磁州窑系及广东窑场的产品等。接下来,秦老师以新安沉船为例介绍了南宋以后的贸易沉船。

从元代的部分沉船和海外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看,元代瓷器外销有如下的特点:1、从中国瓷器开始大规模外销的8世纪中叶以后,海上贸易敬礼了几次重要的发展高峰。元代是第二个高峰期。2、这时期海上贸易具有鲜明特点,就是龙泉窑瓷器在世界各国收到了广泛的欢迎,成为最主要的外销产品。3、元代瓷器输出的地域和时间具有一定差别。地域上,马六甲以西环印度洋地区,伴随龙泉窑输出的还有精美的景德镇青白瓷、卵白和青花瓷;东亚东南亚地区则以较多的福建地区的产品,伴随龙泉窑的输出。时代上,元代前期与龙泉窑相伴出土的景德镇青白瓷和福建瓷器;元代后期是景德镇卵白釉瓷和青花瓷。

最后,秦老师从元代瓷器输出的特点强调了庆元港的重要性。庆元港与泉州港相比,有更方便的交通、更大的腹地、更发达的农业发展得以解放更多的生产力,为元代以后主要的龙泉窑外销中间港,是当时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其地位甚至超过了泉州港。

讲座内容十分丰富,同学们全神贯注的倾听并在互动环节积极同秦老师交流。同学们请教了关于庆元港的史料佐证、肯尼亚遗址的中国瓷器发现是否有政治交流、中国用瓷器贸易换来的是什么、如何鉴赏瓷器、沉船瓷器的文保处理、是否发现有返航路线的沉船、宁波关于贸易和集散的史料、福斯塔特遗址中能和中国瓷器媲美的还有什么等问题,秦老师耐心地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做出了清晰明确的回答。

主讲人简介:

秦大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陶瓷考古与艺术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宋元明考古和陶瓷考古的教学与研究。著有《观台磁州窑址》,《宋元明考古》专著、论文集等十余部,发表古陶瓷研究,古代海上贸易研究论文近200篇。多次主持古代著名的瓷窑遗址的考古发掘,开展了一些古代海上贸易方面的相关研究。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一般项目,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国家文物局等科研项目3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