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413:同向神秘之路——《周易》引论

  • 创建时间: 2017-04-25
  • 1840

   2017年 4月21日晚六点半,明德讲堂人生系列第413期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教2-105举行,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王浩副教授应邀给同学们带来题为“同向神秘之路——《周易》引论”的讲座。人文学院詹琰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经典之一,也因其与“占卜”或“算命”的关系而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其实,作为一部经典的《周易》,其基本内容及其由来还是很清楚的,至少并没有多么“神秘”。根据现有的相关文献及考古资料,考察《周易》的基本内容及其由来,不仅可以揭开笼罩在《周易》上的“神秘”面纱,而且能够理解所谓“神秘”或“神”本身的朴素而又深刻的内涵。

王浩老师首先介绍了“周易”相关的概念。周易的核心是“易”,原指一种动物,身色无恒,日十二变,也指占卜,但不是易字的本意。用其作为书名,只要取其“善变”的意思。“周”代表周朝、周代。

其次,王浩老师解释了《周易》与占卜之间的关系,兼谈古人对变化的关注和思考。易经有64个符号,每个符号是一个卦象,同时每挂都有64个卦辞。卦辞用来判断和占卜。古人试图通过周易把握事情中的变与不变。

最后,王浩老师讲解了《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同时讨论了“东方神秘主义”。周易包含了天文、地理、建筑、韵学等多个方面,是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和积累。

个人简介:

王浩,生于江苏沭阳,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艺术理论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美学、中国哲学和易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照片在附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