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411:王都孤立——三星堆遗址新认识

  • 创建时间: 2017-04-21
  • 1866

2017年4月19日晚18:30,明德讲堂历史系列第411期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教2-201室举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华教授为同学们带来题为“王都孤立——三星堆遗址新认识”的精彩讲座。人文学院尚雪博士主持了本场讲座。

讲座主要分三个部分,分别是三星堆的相关背景知识、重要发现及研究成果。三星堆在四川盆地西边,地理的相对封闭性带来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连续性,导致文化的特殊性,四川的青铜文化传统从未中断,直到秦灭巴蜀其文化才融入中原。三星堆文化以三星堆遗址为典型的遗址命名考古学文化,重要遗存有城墙、建筑、墓地、器物坑。孙华教授认为,三星堆遗址可分为三期,分别是一期宝敦村文化、二期三星堆文化、三期十二桥文化,古城修建在1、2期之间,废弃在2、3期之间,城址中有东西向河流贯穿。

从食谱分析可知,三星堆遗址的人们不仅有本地新石器时代宝敦村文化的族群,更有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族群,而从最新陕西高陵区杨官寨遗址、陕北石峁遗址考古发现的眼睛图案推测,有可能来自陕西关中地区及陕北地区。
从出土器物来看,三星堆人对眼睛、太阳鸟及太阳树有原始宗教崇拜;三星堆器物坑的铜人头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铜人头像的发式为脑后梳着一条辫子的“辫发”;另一类为头上梳着发髻并用发笄固定的“笄发”,分别代表了三星堆王国统治阶级的两个不同族群。

此外,孙华教授结合众多考古现象对三星堆一些未解之谜作出了推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讲座的最后,同学们对古蜀地区为什么没有文字、三星堆起源、考古过程中会遇到的危险等进行了提问,孙教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

主讲人简介: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现担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之职,兼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考古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等社会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青铜时代考古、中国西南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研究成果有《神秘的王国――对三星堆文明的初步理解和解释》、《中国艺术通史》(第2卷,合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