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报道】M215:漫谈育人之道与人生哲学

  • 创建时间: 2014-10-30
  • 2423
 1_副本.jpg
童秉纲教授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哲学
2_副本.jpg
童秉纲教授与同学互动

20141027日下午2点,第215期明德讲堂在玉泉路校区教学楼316教室举行,力学教育家、流体力学家、87岁高龄的童秉纲院士与同学们分享了他曲折人生中坚持科学研究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人文学院尹锋林老师主持了本场讲座。

秉纲的人生履历不同寻常。他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初期频繁的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时期,遭受过生死磨难,可以说是在千锤百炼中成就了自己的科教人生。他在高校从教62年,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流体力学专业第一批博导,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非定常空气动力学与气动热力学、飞行和游动的生物运动力学、非定常流与涡运动等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迄今共培养了22位博士,都已成为相关学术领域的中流砥柱。童秉纲谦虚地将自己的经历概括为:艰苦求学、国难当头;投身建设、岁月良多;逆境很长、挨批挨斗;很晚创业、小有成就。

童秉纲有自己独特的育人之道。在他看来,培养研究生,最根本的要求是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在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要放手培养研究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和锐意求新、务实攻关的能力,而在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中,要正确把握育人的三要素,即学习(知识)、做事(能力)、做人(素质)。他认为这三个要素互为关系,彼此促进,但就其重要性而言,做人 > 做事 > 学习(素质 > 能力 > 知识)。参照国外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思想,童老还形成了自己的科研之道。例如,由导师、副导师和研究生组成课题研究团队;根据流体力学及其交叉领域的前沿动态找到“上台阶”的切入点;要根据需求与可行性、自身能力与特长、学术价值等,慎重选择研究课题,最好不要直接承担工程任务,等等。

    童秉纲还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坚持荣辱不惊、理智决策;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际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事业上有志者事竟成;团队中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待人以诚,言而有信。最后,他将自己的座右铭送给在场同学共勉——不断奋斗,超越自我;遇事冷静,理智决策;低调做人,荣辱不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蕴含着童秉纲一辈子体悟的32个字,可谓字字珠玑,启发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何谓人生真谛。【文/秦烨 /王婷婷

主讲人简介:

童秉纲,著名力学教育家,流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理事、国家教委工程力学专业教材委员会委员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曾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2)和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先进个人称号(2007)。

延伸阅读:

明德讲堂创办于2012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培育研究生人文素养而设置的系列讲座,包括思想社会、历史、文艺和人生五大系列,每学年举办100。讲座邀请国内外具有影响力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做主讲人,从各个侧面透视思想世界、社会万象和冷暖人生,致力于国科大研究生人文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