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科学与人文讲座2023年第3期报道:天文学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图文/赵帅军
  • 创建时间: 2023-04-03
  • 2411

2023年3月31日下午1点30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2023年第3期“科学与人文”讲座在玉泉路校区人文楼阶一2教室举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李亮研究员应邀做了题为“天文学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讲座,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苏湛副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李亮研究员的讲座主要包括了中国天文学史发展的基本历程、入门书籍和研究资料、西方天文学史领域的代表性学者及研究、天文学史方向的国际科研项目及相关的外文学术期刊。

一、中国天文学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在讲座伊始,李亮老师说到,考虑到大家的专业和学术背景不一,所以此次讲座不做专题性的聚焦报告,而是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向大家汇报一下天文学史学科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从学术史的角度来讲,朱文鑫(1883-1939)是现代意义上天文学史研究的开拓者,他本身是一个现代天文学家,留洋回国后,由于国内条件所限,无法进行前沿研究,而其本身又受到了良好的传统训练,所以将研究中心转移到整理国故方面。他利用自己所学的现代天文学知识,对于传统正史中的《天文志》《律历志》作了研究,先后出版了《历代日食考》《十七史天文诸志之研究》等书。

另一位早期的研究者是高平字先生(1888-1970),他对于天文学史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四项原则:1、以科学方法整理历代系统;2、以科学方法疏解并证明古法原理;3以科学方法推算疏密程度;4、以科学需要应用古测天象。

还有一位是陈遵妫先生(1901-1991),由于抗战时期受到日本的侵略,而彼时的IAU(国际天文联合会)却要求中国学者协助日本学者做一项关于中国古代天文普查的工作,他受到刺激后,决心自己一人完成这一工作。最早完成的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简史》这一本书,后来经过整理、修订,扩编成三卷本的《中国天文学史》一书,2016年又重新出版,分上下两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早期的天文学史研究的情况,而真正进行系统化和建制化的研究是在建国后。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四位老前辈,分别是席泽宗、薄树人、陈美东和陈久金四位先生。

席泽宗先生最为核心的工作是《古新星新表》,这个工作对于天文学界影响很大,这篇文章引用量很大,成为《天文学报》引用最高的一篇文章。薄树人先生由于去世较早,没有留下专著。薄先生研究范围很广,除了和席先生合作了超新星相关方面的工作外,还做了科技典籍整理的工作。陈美东先生的主要工作是在历法方面,集中体现在《古历新探》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本论文集,陈美东先生将他关于历法研究的论文汇集到一起,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系统,认为古历分为天文数据、天文表格、测量与计算方法和历法理论四个方面组成的。陈久金先生的专长是在少数民族天文学方面,特别是在回回历法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

二、中国天文学史入门书籍

对于中国天文学史研究有兴趣的同学,李亮研究员结合自身的经历,介绍了几本书。第一本是刘金沂写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略》,此书虽然是一本科普书,但内容介绍全面,而且有很多创见,是很适合的入门读物。第二本是中国天文学史整理研究小组的《中国天文学史》,这本书是天文学史研究生的必读书目。它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当时一众一流学者合力完成的一本书,虽然有些观点有些陈旧,但依旧是一本经典著作。第三本是陈美东先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卷》,如果想详细了解中国各个阶段的天文学史,这本书值得参看。最后一本是十卷本的《中国天文学史大系》,集中反映了上个世纪天文学史研究的成果,是适合于专业学者的一套案头常备书。

三、西方天文学史代表性学者及研究

3.1 李约瑟的中国天文学史

李约瑟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炼丹术上,对于中国天文学史的研究,略显薄弱。他的研究主要基于个人兴趣,对于天文仪器和星图费了不少篇章,而对最为重要的历法,着墨不多。他的很多研究由于没有借鉴当时一些学者的成果而饱受诟病。

3.2 日本学者的中国天文学史研究

日本学界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是薮内清和中山茂。薮内清早期的代表性工作是隋唐历法史,而他的工作特征,李亮研究员认为他开创了数理天文学的传统,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解释中国古代历法的内容,对于厘清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概念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中山茂由于留学美国的学术背景,所以在研究中有一些科学社会学的色彩。

3.3 西方学者的中国天文学史研究

较有代表性的两位学者是席文(Nathan Sivin,1931-2022)和古克礼(Christopher Cullen),席文的工作是关于《授时历》方面的研究,代表作是Granting the Seasons。古克礼的工作最早是关于《周髀算经》的研究,后来转向关注中国早期的三部历法:太初历、四分历和乾象历。

3.4 台湾地区学者的中国天文学史研究

台湾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是黄一农、傅大为和洪万生。黄一农主要是开拓了社会天文学史研究领域,这一新的研究视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傅大为和洪万生的研究领域虽然不是天文学史,但有部分文章涉及。

3.5 入门英文书籍

对于世界天文学史,李亮研究员推荐了Michael Hoskin的《剑桥插图天文学史》、The Cambridge Concise History of AstronomyThe History of Astronomy。这几本书适合于从入门到研究的不同阶段阅读和学习。

3.6 考古天文学和民族天文学

考古天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live Ruggles(1952-),他主编的Handbook of Archaeoastronomy and Ethnoastronomy是这一领域的重要成果,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此书撰写了相关词条。另一位则是Anthoney Aveni(1938-),他主要致力于美洲大陆的民族天文学工作。

3.7 应用天文学

前面提到的天象记录,是应用天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Richard Stephenson(1941-)的主要工作是历史日食和地球自转,以及历史超新星。他关于历史超新星的著作《历史超新星》早已被翻译过来。其关于超新星的工作和席泽宗先生有点类似。

3.8 希腊天文史

作为西方天文学的渊薮,希腊天文学史一直是研究的重点。G.J.Toomer(1934-、Alexander Jones和Jmaes Evans是代表性学者。

3.9 印度天文史

印度天文学史的代表性研究者有David Pingree。他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对古代印度天文学与古代巴比伦数学和天文学的研究。

3.10 巴比伦天文史/精密科学史、数学史

Otto Neugebauer(1899-1990)主要从事古代精密科学史,代表著作是1975年出版的《古代数理天文学史》。John Steele特别关注巴比伦天文学的历史及其在美索不达米亚学术传统中的地位。 Mathieu Ossdrijver主要研究巴比伦天文程式文本以及巴比伦星象学。

3.11 伊斯兰天文学史

David A.King(1941-)是第一个将中世纪天文仪器作为与手稿同等重要的历史来源来进行研究的学者。George Saliba(1939-)主要关注伊斯兰文明发展的各种行星理论及对早期欧洲天文学的影响。Edward Stewart Kennedy(1912-2009)主要研究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精密科学史,并且翻译和分析阿拉伯和波斯文的科学手稿。

3.12 近现代天文学史

Wayne Orchiston(1943-)是这一领域的重要代表。他主要研究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新西兰射电天文学的早期历史,也涉猎东南亚地区的土著天文系统。

四、天文学史方向的国际科研项目

关于天文学史的国家科研项目,李亮研究员就自己的科研经历,主要介绍了三个国际科研项目。第一个是DISHAS(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History of Astral Sciences)(数字信息系统),它主要是用于构建一个足够大且包容的历史文献体系,并且使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来分析这些丰富的资料,从而致力于解决天文学文本和天文观念在不同文化中流通和传播等相关问题。第二个是Ptolemaeus Arabus et Latinus(PAL),该项目由巴伐利亚科学院主导,致力于编辑和研究托勒密的天文和占星术文本及相关材料的阿拉伯语和拉丁语版本。第三个是ZODIC-Ancient Astral Science in Transformation,这一项目由Mathieu Ossendrijiver领导,旨在研究占星学、天文学、数学、宗教和社会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相关的外文学术期刊

关于外文学术期刊,李亮研究员介绍了两种。第一种是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Astronomy (JHA)(《天文学史杂志》),1970年创刊,每年出版四期。发表范围涵盖了从古至今的天文学史,以及天文学史在天文学中的应用。其主题还包括与天文学相关的数学和物理学的历史。第二种是Journal of Astronomical History and Heritage(JAHH)(《天文学史与遗产杂志》),该期刊主要发表关于天文学史与遗产的各个方面的研究论文。李亮研究员还介绍了一个天体物理数据系统(Astrophysics Data Sustem) 。这个数据库由NASA资助,涵盖了数量众多的档案和文献,对于天文学史研究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数据库。

在交流环节,汪前进老师对于李亮研究员的讲座中没关注到的三个地方做出了补充。除此之外,大家还就星盘这一特殊仪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鼓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文/赵帅军】

【主讲人简介】

李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古代研究室副主任,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Astronomy和《中国科技史杂志》编委,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员。著有《大统历法研究》》《灿烂星河:中国古代星图》等著作,译著有《4000年中国天文史》,古籍整理有《明大统历法汇编》《崇祯历书未刊于补遗汇编》《回回历法三种》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安徽省优秀博士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