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胡维佳,1958年生,江苏泰州人。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后在山西矿业学院机械系任教。1989年7月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入自然科学史所工作,1995/1996年在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工作一年。2001-2015年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任研究员,2015年8月调至中国科学院大学。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翻译出版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编委。从事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天文观测及仪器和技术史研究,长期从事并负责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翻译出版工作,1999年转向中国当代科技发展史、科技政策史和科技战略研究。主要著作有:《新仪象法要译注》(199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事典·技术卷》(主编,1997);《中国科技政策资料选辑(1949-1995)》(上、中、下;主编,2006);《中国科技规划、计划与政策研究》(论文集;主编,2007)。

地址:北京中关村东路55号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邮编:100190

电话:010-57552534

电子邮箱:wjhu@ucas.ac.cn; wjhu@ihns.ac.cn

论著目录:

著作

  1. 《中国科技规划、计划与政策研究》,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
  2. 《中国科技政策资料选辑(1949-1995)》(上、中、下),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
  3. 《新仪象法要译注》,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
  4. 《新仪象法要》(整理本),《传世藏书·子库·科技》,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438-480页
  5.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事典·技术卷》,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

论文

  1. 变革理论逻辑模型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及启示,陶蕊、胡维佳,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12期:119-123
  2. 国外对中国科技创新实力的观点述评,陶蕊、胡维佳、曹希敬,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3期:1-7
  3. 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评估实践与国际科技合作评估方法,陶蕊、胡维佳,中国科技论坛,2015年5期:155-160
  4. 熊彼特及其新熊彼特主义学派关于创新-经济周期研究的述评,曹希敬、胡维佳,中国科技论坛,2014年11期:20-24
  5. 中国山寨手机的演进及启示,曹希敬、胡维佳,科技和产业,14卷3期(2014年):35-39,49
  6. 关于欧盟科技政策若干问题的思考,方新英、胡维佳,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7期:117-122
  7. 从理念到实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建,徐清华、胡维佳,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4期:67-70
  8.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的科技政策及两点思考,《民主与科学》,2008年1期:17-19
  9. 浑仪考源,《科学技术史研究五十年》(所庆论文集;旧文新发),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7年8月,213-221(原载于《科史薪传》(论文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257-267页)
  10. 科技史视角的科技战略研究,汪前进、胡维佳,《中国科技史杂志》,28卷4期(2007年):491-501
  11. 宋代水运仪象台研究与复原中的两个问题,《自然科学史研究》,26卷3期(2007年):449-454
  12. 传统与当代——中国科技史研究浅识,《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2卷3期(2006年):22-24
  13. 中国科技规划的历史重任,收入孙伟林主编《民主与科学百期文萃》,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6月(原载于表于《民主与科学》,2004年3期,10-13页)
  14. “十二科技规划”的制定、作用及其启示,《中国科学院院刊》,21卷3期(2006年):207-212
  15. 从“有计划地开展科学技术工作”到第一个科技规划,《中国科技史杂志》,26卷增刊(2005年):32-44
  16.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思想的演变,《自然科学史研究》,2004年增刊,1-11页
  17. 对中国科技政策史研究的几点思考,胡维佳、刘益东等,《自然科学史研究》,2004年增刊:81-90
  18. 中国历次科技规划研究综述,《自然科学史研究》,2003年增刊,61-69页
  19. 科学:迈入21世纪,汪前进、胡维佳等,《2001年科学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11-17
  20. 唐籍所载二十八宿星度及“石氏”星表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17卷2期(1998年),139-157页
  21. 《新仪象法要》提要,《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技术卷》,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22. 《新仪象法要》中的“擒纵机构”和星图制法辨正,《自然科学史研究》,13卷3期(1994年):244-253
  23. 阴阳、五行、气观念的形成及其意义——先秦科学思想体系试探,《自然科学史研究》,12卷1期(1993年):16-28

研究报告

  1. 影响管理创新的文化因素研究,项目研究报告, 2011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更名论证报告,项目研究报告,2011年9月,中国科协调宣部
  3.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历史发展,主撰,《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4月,75-95页

译作

  1.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第六分册“医学”中译本,校订者之一,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4月
  2.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五分册“炼丹术的发明和发现:内丹”中译本,校订者之一,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5月
  3.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二分册“炼丹术的发明和发现:金丹与长生”中译本,校订者之一,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4月
  4.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第三分册“土木工程与航海技术”中译本,校订者之一,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0月
  5. “李约瑟:中国科学与近代科学的比较社会研究”,校订,刘钝、王扬宗主编《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论文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
  6.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中译本,校订者之一,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8月

编辑

1.  《何丙郁中国科技史论集》,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